一點一點轉化成一團亂糟糟永遠解不開的線
有幸今年能夠參與HKAFF的「青少年評審」,看了五套不同類型的電影,能夠於每次的討論與其他young jury在「同意!」、「不同意!」間交流。感覺海綿不斷的吸收,而適當時就將所有扭乾,讓被此往這空間拋下種種受滋潤的記憶及想法。
在第一日簡介會上,我就收到了兩張電影節的換票券。其實,我並沒有立刻換票,因為我還沒找到想看的,我找不到那種迫切的感覺。我發現要兩邊走是件很難的事,是需要好好的分配時間,我也不想背著疲憊的身軀去看,而最後不知自己看了甚麼。參與 interview時,我好記得一位interviewer向我表達他看戲態度的一句說話「我睇戲其實係睇下有無feel,劇本唔係好重要。」這番言論在我腦內停留,令我反思一直以來我究竟是在看什麼,究竟我當刻的心態是怎樣的。
《因您而來》是導演Shin Dong-min的第二部長片,跟2020年的《Mom’s Song》一樣是圍繞着家庭、母親的主題,而今次亦探討了對畢業未來、工作的不安。在小册子是這樣寫的:「《因您而來》分成了三個篇章,第一章是正在籌備畢業展的時裝設計女大學生;第二章是一名準備試鏡的女演員;第三章則是一對重遊故居的母子。三段獨立故事宛如平行宇宙般互相交織連結著,每個部份看似迥異不同,卻又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就如不同人的命運之間存在著一股無形的牽引,為觀眾帶來一種詭異的既視感。導演把日常生活的碎片拼貼起來,教人聯想起洪常秀式的情景。第三個故事由導演本人和他的母親無劇本即場發揮而成。」
看完這描述,我大概聯想到故事的脈落發展,卻也不完全是。
於每個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都會響起一小段有點幽默調皮很刻意的jazz樂句,在黑白畫面裡藉此連繫三個故事線。看的時候我嘗試梳理這段粗疏混亂的線頭,我發現它是亂中有序的。第一與第二章都重覆說了兩句台詞,第一句在說有一位病倒的親戚在自己家庭困難時仍然願意借錢,第二句則在強調自己應該做喜歡的事。那時,我看到一頭霧水,兩個故事的主角臉孔都不一樣,卻在說一樣的話語,我一下子不能調整自己跳進另一個世界,有點難適應,但這個平行時空發生的設定是挺有趣的。
另外喜歡的位置是故事的尾段都會有一個短短的動畫,那是一團抽象的線條在抽動,有一團代表思緒混亂的、一團代表受酒精影響的母親。畫面很美很美,看似沒有原因但感情卻在這一團一團的線裏透過重覆looping,慢慢滲透到每個觀眾的周圍。這幾幕令我有點感動,尤其是第三章中,導演父親以鬼魂來到母親身邊道歉,然後送上最後一份禮物。看到這裏,我依稀記得自己身體內好像在裂開,好像已經融入了黑白其中。
還有第三章,導演與自己母親在舊居遊走,對社區改變的感嘆,又參與了自己電影的 Q&A,在自己的電影入面參與自己電影的詢問環節,畫面中有另一個畫面,打倒了第四道牆,好像就在直接的跟現場觀眾見面以及解開我們心中的疑問。接著,導演與母親去了樹林裏的河流灑掉父親的骨灰,說了好多話,從對話中他們也好像解開了心中的結。
電影播放的始到終,我都是處於困惑同時繃緊的狀態,一段段情景實在太散落了,真的是很零碎的片段,零碎得玻璃片有時候根本不能拼出完整的圖案,但同時又呈現出現實就是如此的凌亂,最後都是需要自己去解決。這些一點一點形成的這些亂線,會累積、會逗留、會徘迴,卻也是屬於自己的形狀。
撰文:黃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