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AFF 2021 Young Critics Reviews (II)
Written by: Annie Lo
《⼀秒鐘》是張藝謀導演新上映的電影 。 故事發⽣在1975年的膠⽚時代,正值⽂化⼤⾰命時期,當時⼈民的娛樂⽣活極為匱乏,⽽看電影則 成了⼤眾最喜愛的娛樂,亦是唯⼀的娛樂。
故事圍繞著膠⽚電影這個主題展開,但重點並不是放在電影本⾝,⽽是看電影的⼈,那些⼤時代下微不⾜道的⼩⼈物⾝上。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淡的背景,電影沒有過多的戲劇性內容,故事主線⾮常簡單,張導真正做到了把故事返璞歸真、化繁為簡 的效果。 電影講述了從勞改農場逃出的張九聲(張譯飾),千⾥迢迢,穿過浩蕩的沙漠,只是為了去看⼥兒 ⽣前在《新聞簡報》中出現的⼀秒鐘。「⼀秒鐘太短,不夠」—— 短短的⼀秒鐘,張九聲可以看上⼗遍,甚⾄百遍千遍。對他⽽⾔,那⼀秒⽐⾃⼰的⽣命更寶貴,寄託了他對⼥兒的情感,有愧疚,有思念,更有⼀個⽗親對⼥兒深沈的愛。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把⽗親渴望看⾒⼥兒的那份執念,演繹得淋灕盡致,讓⼈為之動容。張譯出神⼊化的演技賦予了⾓⾊鮮活的⽣命,為電影添上精彩的⼀ 筆。
張導善於透過故事的層層遞進,向觀眾交代每個⼩⼈物背後的故事。電影⾥的劉閨⼥(劉浩存飾),⽤盡千⽅百計去偷膠⽚,只是為了給弟弟做個燈罩;在電影⾥極具聲望的放映員範電影(范偉飾),其實也不如表⾯⾵光,亦有著不為⼈知的悲涼故事。⾝處那個動蕩的時代,⼈⼈皆有⾃⼰的⾝不由⼰,電影中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每個⾓⾊都有著⾃私狡猾的⼀⾯,亦有著淳樸善良的⼀⾯,故事中的每個⼈物都被塑造的⼗分飽滿,這正是令電影更真實和完整的關鍵。
《⼀秒鐘》是⼀部悲喜交加的電影,以悲劇為核⼼,以⿊⾊幽默為點綴。電影很⼤程度上還原了⼈們在貧瘠年代看電影的興奮和滿⾜,反映了當時電影在⼈們⼼中崇⾼的地位,承載了⼀代⼈對膠⽚電影的回憶和情懷。這是⼀部向膠⽚時代的致敬的好電影,亦是⼀部值得回味的電影。
Written by: Wai Cheuk-nam
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每個人都面對着截然不同的機遇,有人寒窗苦讀十多年,為了入大學做醫生;有人小學畢業之後勤奮上進,發大達。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成功例子,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總是讓人看得驚嘆不已。但是有沒有想過還有一撮為追尋夢想而被社會放棄的人呢?
《威基基樂團》包含地下樂隊、喝酒丶吸煙、女人等看似被男性物化的玩意。乍看之下似頹廢的人生,但看過這部電影後看到的是青春。故事講述大約在80年代四個年輕韓國男子,所組成的樂隊名叫「威基基樂團」,記述他們在樂隊從高中漸漸到中年的人生。電影一開頭因為樂隊入不敷支,色士風手為了照顧生計而退出樂隊。之後樂隊在酒吧駐場表演,可惜樂隊的發展不順,鼓手Gang-soo、 彈琴手Jung-seok 陸續失意退出,有的酗酒,有的沉迷女色,有的欠債被打。剩下主角Sung-woo 自己獨力營運「威基基樂團」。
樂團中成員從高中開始就一同追逐音樂夢,可是同伴一個又一個離開,主角獨立面對一個又一個低潮。即使挫折不斷打擊他對音樂的熱誠,但他心中的那團熊熊烈火仍從未熄滅。其中一幕主角獨自站在酒吧黯然地自彈自唱,而包廂中的客人只顧着自己的酒肉派對,他們玩得興起時甚至叫主角脫下衣服,最後主角就赤裸裸地繼續演奏,亦代表剩下主角一人赤裸裸地繼續追逐音樂夢。令人看得心酸。
這套電影在前期回憶樂隊少年時代時運用大量派對、玩樂的情節,大部份都採用暖色系的畫面,對比起之後青、藍、灰的冷色畫面,突顯少年在音樂路上的轉折。
這電影適合任何有夢想的你,不論是以前為夢想奮鬥過的,抑或是正在追尋夢想的,《威基基樂團》絕對能帶給觀眾新的觀點,它有別於其他經過奮鬥一翻之後就獲得成就的熱血電影,不是那些「離地」的結局,反而是告知觀眾現實的殘酷。對那些在追逐的人來說,《威基基樂團》可能會嚇你一跳,主角在結局走到最後的唏噓,令人反思將興趣變為職業是否最佳選擇呢?追夢的同伴一個個離開,自己是否都應該放棄呢?這套電影為結局放下問號。
至於對曾經追過夢的,可能你像樂隊一樣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中途離開。你又否想過如果當初沒有放棄,可能得到伯樂賞識,或是同威基基一樣夢想告吹呢?我想劇組的用意應該是在「不設實際」夢想,品嘗一下社會的殘酷。如果你在不怕被導演「現實」嚇怕,又想感受一下年輕人的熱血的話,《威基基樂團》可能是你下一部戲的選擇。
Written by: Yoko Mak
電影介紹:
電影中的Jina是一名脫北者,爸爸在中國到南韓時被公安帶走,而媽媽則與Jina關係不好。在機緣巧合下Jina去到拳擊館工作。在北韓是軍人出身的Jina到後來更被拳擊教練相中做一名拳擊運動員。在拳館打掃期間,因受到年輕教練影響而逐漸迷上拳擊,更透過拳擊尋回生存的意義。
電影鏡頭:
電影開始用了特寫去拍攝Jina看著窗外。陽光灑進房間,Jina深呼吸吐出一口氣。這裡特寫代表Jina感嘆終於來到自由的地方,獲得了自由,不用再過北韓封閉的生活。
最後電影首尾呼應Jina在海邊走著。而海邊像是暗示脫北後的自由。在最後Jina再次走到海邊,但不是一個人是與男友一起,這也表示Jina獲得了真正的自由,過著正常的生活。
對未來的迷惘:
Jina為了逃離北韓獲得自由,獨自漂泊於南韓。她用著微薄的薪水過活。在工作時又因北韓與南韓的文化差異,一時間難以習慣,這裡亦反映現實脫北者的辛苦與心酸。
脫北後Jina在南韓逐漸迷失自己。每天都是情緒低落,對未來感到擔憂迷茫,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活。在最後她遇到拳擊館的教練,她的心情才開始有所轉變。Jina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並且堅持著一邊工作一邊做運動員進行訓練。在拳擊比賽中儘管失敗很多次,但她仍努力訓練不願放棄、勇往直前。
Jina這種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就如我們不知道人生會遇到什麼一樣,可能會遇大霧籠罩而失去自己方向、亦可能遇到伯樂,但只要像Jina一樣堅持不放棄生活、挑戰自己,遇到困難亦迎難而上,這樣離自己的心之所向也會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