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2021 青少年影評評述 (三)
評述1
芳蹤乍現
撰文: 袁如心
「梅艷芳」三字,盛載著一個傳奇,亦代表香港過往的繁華盛世。開拍如此經典,是對電影團隊的一大挑戰。因此由本片宣布開拍到公映,一直飽受爭議。但這些不減電影《Anita》的誠意。
再現梅姐的風華絕代,是電影的核心之一,也考驗演員的演技。我認為新人王丹妮在戲中表現比預期出色,能重現梅姐一顰一笑。她在戲中以粵丶國丶日三語演唱,亦下了苦功。王丹妮本來是個模特兒,她把梅姐在台上悠然自得的神態,表現得入木三分,實在難得。只可惜梅姐的人生經歷難以復刻,有些神情亦非演技可達。因此看倌難免感到Louise在電影中後段力不從心,無法將病中的梅姐重構。只怪她太年輕丶太健康、太有活力了,未曾歷盡千帆。雖未能演繹出梅姐複雜人生的內核,但勝在形似神似。故此,在我看來王丹妮的演出是合格有餘。
電影中不乏精彩的舞台片段,弊在當中穿插了真實剪影,而未能帶來虛實交錯的交織對比。剩下的,卻是堆砌的割裂感,也把王丹妮的氣勢壓下去。沒有一氣呵成的連貫,頗為可惜。最令人不解的是《夕陽之歌》那襲白婚紗。我理解當中可能有導演提及的經費問題,但為了突顯劉培基的細心,而在婚紗添上鑽石腰扣,實在多此一舉。王丹妮一頭金髮,或許是製作團隊不欲完全複製原裝版本的舉動,但於我看來,卻有格格不入之感。
電影第二個主軸,是梅姐的演藝事業及感情經歷。電影最大敗筆在於想說的故事太多,時間太少,結果感情流露不溫不燙。梅姐與哥哥(張國榮)的「星星」相惜輕輕帶過;她與梅愛芳之間的矛盾與和解亦刻劃未深。感情戲份的過渡也見突兀,假如新世代觀眾初次接觸梅姐的故事,對於前文下理便會感到一頭霧水。最令我失望的是,對後藤夕輝(近藤真彥)的多情避而不談,甚至有「洗白」的嫌疑;戲中阿Ben一角更是如同雞肋,未能推進情節,亦未刻劃他對梅姐的重要性,難聽點說,是多餘了。
但不得不讚賞,本片對梅姐心理轉變的刻劃入微。畫面用色斑爛,鏡頭跳躍,亦充滿美感。例如梅姐決心以歌唱為生的那幕,光束只聚焦着她;鏡頭又以高角度,描繪她逆人群而行,配上谷村新司的《昂》,更令人感受到梅姐當時「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又例如她懷疑自己應否復出的橋段,鏡頭順着梅姐的目光環視房間內自身的幻象,那許多過往的經典形象,帶出她對舞台的無限眷戀,感人至深。也要稱讚本片對懷舊氣氛的營造,影片用暖黃色的色調,編織八九十年代令人懷緬的盛世。踏入千禧年代,則用冷色調表現當時被沙士和哥哥離世所籠罩的陰霾。電影更大膽採用CG技術復原當年的香港建築,讓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我輩置身其中,分享香港的回憶。
電影堪稱佳作,老一輩可緬懷過去,新世代能了解經典。如此題材,觀眾自然期望甚高。期望重現真實的梅姐和香江風情。縱使在感情和部分細節的處理上不盡如人意,但光是「梅艷芳」三字,還是值得我們入戲院一看。
評述2
撰文: 韋文希
我今日想講嘅電影係《梅艷芳》,我個人其實都好鍾意梅艷芳嘅歌同電影,睇完呢套人物傳記《梅艷芳》後,我對於佢本人有更加多嘅認識。
呢套電影非常感動,我亦深深被吸引住。從電影播放由Louise王丹妮飾演梅姐係錄音室錄《心債》嘅時候,已經被感動到。電影入面嘅梅艷芳係錄音室培養情緒,令自己唱《心債》嘅時候更有感情,對於初入行嘅歌手來說,其實梅艷芳係比較有天份。因為當時錄音室嘅同事都打賭認為這位新人錄音會錄到好夜。但她卻錄出另一種悲傷來。當唱到「明明用盡了努力,明明事事都不計」呢兩句時,王丹妮嘅聲線毫無瑕疵,能及得上梅艷芳的磁性嗓音。我睇完呢套電影,聽到導演梁樂民先生講到王丹妮本身係一位模特兒,從沒有演戲的經驗,令我好震驚。她飾演的舉止以及聲線實在太像她,那把聲線彷彿令我以為梅艷芳還在,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導演拍王丹妮上台嘅時候,會插播一些梅姐生前嘅片段,呢啲插鏡更加生動地描寫了梅艷芳的演唱會同表演多麽精彩!每當播放片段嘅時候,感覺王丹妮又好像真正嘅梅艷芳一樣,演技毫無瑕疵。
我從呢套電影當中得知了梅艷芳在生的時候曾發生過被人「掌摑」事件,與當時嘅男朋友林國斌一起到泰國,甚至在Eddie 朋友嘅別墅當中避難,有半年左右。我記得有一幕是梅艷芳走向廁所鏡中,而鏡中的她與現實有極大差別。現實中嘅她感覺好迷茫,相反鏡中以及身後浮現幾個身影就像要點醒現在的自己,讓自己嘅人生有意義。而讓我最感動嘅片段係梅艷芳身帶重病並堅決為觀眾舉辦最後一場演唱會。當時Eddie 精心為她設計最後一件登台服裝。梅艷芳著那件婚紗深深吸引我,雖然係愛情上未能完成婚姻,但當她身穿這件婚紗再唱《夕陽之歌》,也同時插播當年演唱會嘅片段,宛如係我面前開演唱會一樣,彷彿梅艷芳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陪伴我地。透過呢套電影,我不但十分感動,亦好欣賞導演選擇演員嘅眼光以及其演技。並更加喜歡梅艷芳和王丹妮!